重磅文件!国家发改委发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

栏目:政策资讯 发布时间:2025-01-08 浏览量: 300

当前,随着一揽子关系长远基础制度和政策举措相继出台实施,重点任务的实施路径进一步明确,一批突出问题得到了初步整治,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对稳定发展预期、释放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循环畅通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综合司司长王善成表示,为了进一步强化对各地区、各部门加快融入和主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正向引导和负面约束,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已经国务院同意后印发实施并向社会公开。  


建设好全国统一大市场,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就有了集聚资源、激励创新、升级产业、推动增长的坚实依托,就有了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强大底气。王善成认为,我国制定出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就是要对各地区、各部门加快融入和主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出方向性、框架性指导和阶段性工作要求,具体来看,从要求做的、禁止做的、鼓励做的三个维度提出具体要求和目标。


要求做的属于“规定动作”,是对各地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共同要求。禁止做属于“底线红线”,如果触碰了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鼓励做属于“自选动作”,引导有条件地区先行先试。“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认真抓好组织实施,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以更有力有效、可感可及的举措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走深走实。”王善成强调。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重点是“五统一、一破除”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既有利于促进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营造有利的市场环境,巩固和增强竞争优势;也有利于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巩固提升消费者福利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点多面广、千头万绪,必须要找准工作着力点,才能不断提升工作质效,而“五统一、一破除”是贯彻落实中抓的重点。“五统一”就是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一破除”就是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王善成认为,随着“五统一、一破除”重点工作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举措渐次落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社会共识明显增强,对促进高质量发展、激发市场活力、提升经济循环效能的作用正在显现。


比如,我国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公平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环境。针对过去消费者网上购物往往只能选择特定的平台支付,推动有关方面积极提升支付平台的互联互通水平,2024年“双十一”天猫已经允许使用微信支付,京东也即将接入支付宝,平台间的壁垒正在逐步消除;持续推动各类市场基础设施统一高效联通,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支撑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畅通;开展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等,加快商贸流通设施建设,通过系列举措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


实际上,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王善成介绍,为了推动解决各种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突出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了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行为问题整改和典型案例约谈通报制度,对有序推动各方面开展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行为问题线索发现归集、流转核查、整改通报等工作进行了系统安排。2023年8月起,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公开渠道征集了有违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问题线索,并将甄别筛选的115条有效问题线索转有关地方核查处理。


为充分发挥镜鉴作用,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通报了一批典型案例整改情况,总的看各地方对问题线索高度重视,全面开展排查,及时修订、清理、纠正了一批不合理政策规定和做法,强化政策合法性审核和公平竞争审查,解决了一批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突出问题,起到了“通报一个案例,规范一个领域”的作用。“为畅通问题反映渠道,在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开通了有违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问题线索征集端口,进一步提升社会各界反映问题的便利性。”王善成说。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让人民群众和经营主体可感可及





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的大市场,而是面向全球、充分开放的大市场。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副司长李维正表示,商务部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开放促改革,推动国内国际市场高效联通,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一是做好外资市场准入“减法”。持续压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截至目前,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已缩减至29条。制造业方面,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已经全面取消;服务业方面,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    


二是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加法”。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发挥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健全外商投资投诉工作机制,保障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让外资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2024年以来,协调解决外资企业问题370余项,在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中一视同仁支持外资企业参与,在汽车报废更新中外资品牌新车占比约35%,带动外资车企销量较快增长,不少外籍人士享受到了以旧换新补贴。


三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进程,持续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通过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更大范围,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相通相容,促进国内国际市场高效联动,推动国内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四是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18条政策举措,在9个地区深化内外贸一体化试点。针对企业在标准、渠道、监管、资金等方面遇到的困难,着力推进内外制度衔接、内外市场渠道对接、一体化发展环境优化、强化政策支撑,实施内外贸一体化企业领跑行动,建设一批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不断提高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水平。2024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企业比例达16.7%。


中国工业报记者注意到,我国在提升企业跨区域迁移便利度和办事效率方面,202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高效办成一件事”2024年度新一批重点事项清单》,部署推进高效办成“企业迁移一件事”工作。市场监管总局规划和财务司副司长缪丹介绍,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集中攻关试点的通知》,在北京等10省市开展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集中攻关试点,探索企业跨区域迁移登记流程再造、精简材料、优化系统、数据共享、压缩时限,加快推动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落地落实。


我国推动信用建设和促发展、惠民生深度结合,让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对信用“摸得着、看得见、用得到”。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副司长李维正介绍,在便利企业方面搭建银企常态化机制化合作平台,帮助诚信企业融资,2024年先后在13个省23个城市举办96场银企对接活动,达成的授信额度超过100亿元,受益企业超过2500家。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刘鹏飞表示,交通运输部健全支持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对待和发展政策制度,破除区域壁垒和市场分割,动态发布问题清单;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防止利用数据、算法、技术等手段侵害消费者和从业人员合法权益,改善从业人员的从业环境和用工条件,让人民群众和经营主体可感可及。





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走深走实





我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面向全球、充分开放的大市场,是对所有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大市场,绝不是搞自我小循环,绝不是关起门来搞封闭运行的大市场。我国将坚定不移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以畅通的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更广阔的发展舞台,让世界各国来华投资者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机会和发展成果。王善成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部署已经明确,接下来重点就是要抓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以更有力有效、可感可及的举措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走深走实,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围绕保障市场体制有效运行,加快完善市场制度规则。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实施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推动各地找准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路径;修订出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进一步压减清单事项,优化市场准入管理;完善经营主体登记事项管理制度,提升企业迁移即办服务效率;加快推动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及其实施条例等修订,加快推进社会信用建设法立法进程。


二是围绕提升要素协同配置效率,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促进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基础制度,加快形成全国统一、互联互通的技术交易网络,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等。深入推进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异地异店退换货、公积金异地取用、医保账户异地结算等,切实提升人民群众改革获得感。


三是围绕打通经济循环各环节,加强市场“软硬”基础设施支撑,不断提升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水平。进一步破除交通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深入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一批综合货运枢纽及集疏运体系项目建设;推动各种运输方式规则标准统一协同,加强设施衔接、信息共享、标准协同、安检互认;稳步推进重要商品骨干流通走廊建设,促进商品和资源要素跨区域大规模流通;加快修订商贸物流领域标准,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


四是围绕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着力提升整体监管效能,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出台规范市场监管执法行为指导意见及执法行为规范,加强涉企乱收费源头治理,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完善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抓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贯彻落实,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细化政策措施抽查、举报处理等工作规则,切实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

   

五是围绕解决企业反映强烈、群众密切关注的突出问题,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大力破除经营主体反映强烈、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市场准入壁垒;持续扎实推进招标投标、企业迁移等领域专项整治;健全有违统一大市场问题线索转办核查整改长效机制,适时对典型案例进行通报,形成“通报一个案例,规范一个领域”示范效应。


本文转载:中国工业报